聚焦两会 | 助力减抗养殖 他们共同发声!
近年来人类因滥用抗菌药导致超级耐药细菌频繁出现,已对动物和人类减抗构成了严重威胁。两会召开之际,包括赵皖平、张莉、戴立中、沈建忠、印遇龙在内的多位人大代表及院士建言献策,共话减抗养殖。

赵皖平:改善畜禽污染,研发畜禽饲用抗生素替代品
全国人大代表、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副会长赵皖平表示,我国养殖业在源头减控提质、粪污处理过程综合控制、农业种养一体化生态利用等环节都遇到了瓶颈问题,处理质量、处理效率和运营成本相互制约,根源在于缺乏技术创新体系、技术体系和支撑体系。
养殖废弃物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载体,粪便污水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直接使用会污染土地资源,若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蚊滋生、病菌泛滥及诱发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环境质量,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导致人畜患病。
养殖废弃物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载体 图为一养猪场
养殖业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的总和,成为我国重要污染源之一。
赵皖平建议,设立“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研究”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全国力量协同攻关,以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为主,开展饲料原料碳氮结构功能特征及源头减控、养殖过程有害气体排放与减控、畜禽粪污高效能源化利用等系统创新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同时,创新畜禽养殖场设计与节能环保设施、非常规饲料原料提质利用与新型饲料研发、畜禽饲用抗生素替代等。基于我国区域差异性,创建特定区域治理模式示范区,集成示范并推广种养一体化、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技术模式。
赵皖平还建议,建立和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行政监督及畜牧业、种植业、生态环境等各部门联动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奖补。整合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等涉农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推进中小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由全国人大组织起草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促进法,并执行巡视制度,完善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

张莉:建议用中兽医药替代兽用抗生素产品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千百年来中兽医药在发展养殖业、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提升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保障的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莉连续4年在两会上提出了振兴中兽药和中药材发展、保障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乡村振兴等建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中兽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完善了中兽药标准化建设和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兽医药研究院,实施了兽用抗生素综合治理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
二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共识。养殖企业开始使用以中兽药为主的替代兽用抗菌素产品,兽药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走访的部分企业中兽药产值逐年提高,兽用抗生素减量化使用深入人心。
三是得到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恢复了中兽医专业,加快了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推进和人才培养。
他表示要发扬中兽医理论体系与现代科技结合优势,促进健康畜牧业和中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兽医是目前世界唯一保留完整独立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方剂使用的中草药大多源于自然,无外源激素和残留,不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沈建忠:建议在动物源头上防控人兽共患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表示:由动物带来的健康隐患不止是人兽共患病,还有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在动物饲养集约化、规模化的过程中,畜禽患病的风险也在升高,一旦动物疫病爆发,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畜禽规模化饲养过程中,要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健康,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抗菌药物的超时、超量、超范围的使用,很容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而动物体内的耐药菌,有随着食物链和环境传播给人的风险,进而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
一份来自《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204个国家的数据中,有127万人死亡直接归因于耐药性感染,495万人的死亡与微生物耐药性相关。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初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目前全球人类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阻止微生物耐药性的蔓延,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到1000万人,相当于2020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
近年来,我国在畜禽养殖领域实施了多项禁抗减抗的措施,但禁抗减抗之后,如何来防治动物疾病,这也是沈建忠和他的团队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禁抗减抗,不能光禁、光减,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水平、疫病的诊疗水平,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另外,还要研发抗菌药物的替代技术和产品,比如挖掘天然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开发微生态制剂等,创制的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菌药物,用于动物疫病的防治。”

戴立忠:建立规范兽用抗菌药精准使用与监管方案
目前动物养殖业是抗生素排放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戴立忠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全健康角度出发,建立规范兽用抗菌药精准使用与监管方案来指导养殖业用药,研发新型精准检测技术手段,切实落实兽用微生物耐药精准检测规范与监管,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遏制相关耐药。

印遇龙院士:利用生物技术优化饲料营养配方,促进猪群肠道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最新减抗养殖项目进展汇报
2018年10月25日,中国和欧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的畜禽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简称“动物福利与减抗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该项目旨在不影响动物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动物健康和福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残留,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科学家们将分别在欧洲和中国协作开展有关研究,所需经费由欧盟委员会和中国科技部资助。
项目联合了中国及欧洲的国家级研究所、知名高校、质检中心、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共22家,实现了产学研强强联合,项目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及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协调。

-END-
阅读推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南大街12号质标所南405
官方微信:17813229387
电话:010-82106319/18/17
E-mail:info@iccaw.org.cn
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官网:
http://www.iccaw.org.cn